山海关的一些零散老照片

山海关北门
山海关·1922年【Wolfgang Wiggers摄】
1905年左右,山海关的客栈,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拍摄
1894年建的山海关桥梁厂
山海关桥梁厂的岔道车间...

外国人拍摄的三峡:甘博(2)

  甘博、费佩德和约翰·亚瑟三人在宜昌换乘川江里行走的木船,1917年6月下旬从宜昌进入三峡。
木船上做饭人(甘博1917年摄)
峡江上行进的大木船(甘博1917年摄)
船被牵引上滩(甘博1917年摄)
崆岭滩(甘博1917年摄)
崆岭峡(甘博1917年摄)
崆岭峡(甘博1917年摄)
青滩两岸,民居掩映于青翠的柑...

外国人拍摄的三峡:凯尔

G·A·凯尔,1910年美国裕中公司负责中国信阳至成都铁路线路勘测的工程师,因为他的周襄铁路可行性报告改编成的《绝版长江:1910年代的铁路营造与沿途风物》而闻名遐迩。
  周襄铁路两个端点是河南周口至湖北襄阳。这条铁路1910年规划,原意是想最终连接川汉铁路。1904年便开始策划设计的川汉铁路修建,...

外国人拍摄的三峡:张柏林(二)

巫山古城一角及远眺巫峡上口(张伯林1909年摄)
奉节古城墙一角及奉节古城(张伯林1909年摄)
夔州府古城、水八阵遗址、宝塔坪宝塔、桃子山(赤甲山)(张伯林1909年摄)
夔州码头及货场(张伯林1909年摄)
夔州府街道旧影(张伯林1909年摄)
夔州府某祠堂戏台(张柏林1909年摄)
夔州府上游(张伯林1909年摄)
云...

外国人拍摄的三峡:张柏林(一)

张伯林(Thomas Chrowder Chamberlin,1843-1928),亦译作张伯伦,美国的地质学家,曾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及芝加哥大学地质系主任。...

外国人拍摄的三峡:恩斯特·柏石曼

柏石曼是一位德国建筑师,1902年途经印度来到中国,立即被华夏文明和中国古代建筑成就深深吸引。随后,他多次来中国,他走遍大江南北,行程数万公里,1926年,推出一部巨著《Baukunst und Landschaft in China》,后译作中文,书名为《中国的建筑与景观》。...

老照片:辽宁省沈阳盛京施医院旧照

  1882年,司督阁受苏长老会差派作为一名医疗传教士来到中国。1883年,司督阁到达奉天定居,即在住所院内开办诊所施医传教。随着局面的打开,诊所已不能满足医疗的需求,司督阁遂于1885年将住所后面的房子建成了医院,可接纳患者住院治疗,这便是盛京施医院是肇始。
1889年,位于奉天大东门外小河沿北坡镶红旗界的苏长老...

外国人拍摄的三峡:伊莎贝拉·伯德

  伊莎贝拉▪伯德(Isabella Lucy Bird,1831~1904)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旅行家。有不少人称她为探险家,可能正是因为她的坚毅与果敢,为了探求究竟,在旅程中绝不畏难而退。
童年的伊莎贝拉,脊柱长有...

香港-亚东印画辑

1938年,香港的夜色
1938年,香港的楼房
1938年,街道
1938年,街头一角
1942年,香港
1942年,香港街市
1942年,街头一景
1942年,街头一景
1942年,热闹的街巷
1942年,香港的码头
1942年,港口外通往货场的道路
1942年,工场劳作
1942年,下山途中
1929年,停着香港水域上的水上人家
1929年,蛋族人家停...

中国台湾-亚细亚大观

1927年,淡水河风光
1927年,台北市的剑潭寺
1927年,台湾省的玉山风光...

1910年的迪化(新疆乌鲁木齐)老照片-莫理循

澳大利亚人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泰晤士报》驻华特派记者,在中国生活了20余年,1912-1920年间担任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1910年,莫理循开始半年之久的中国西部考察,从陕西咸阳出发,下面均为迪化(现乌鲁木齐)的风土人情。

乌鲁木齐南关文昌阁
街道
关帝庙前的塔楼
四川会馆
万寿宫
巡抚衙门...

1874年的兰州清军、左宗棠、兰州城

1874-1875 年,俄罗斯政府向中国派出一支由九人组成的科学和贸易考察团,以考察陆路通达中国,调查贸易来往名义,搜集中国情报,并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立领事馆和工厂,由俄国总参谋部中校尤利安·A·索斯诺夫斯基带领,包括地质学家马图索夫斯基, 科学官员帕维尔·亚科夫里维奇·派亚塞特斯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