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天地”是一名海外的热门博主,他这样介绍自己:“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到很多老照片。老照片之所以老,因为它是历史的载体,它记载着历史的真实,依照老照片,我们寻摸到历史的脉搏......”
这九张老照片,是他对“巩县兵工厂”的介绍,其实照片都摄于辰溪。图片说明打引号的,引述于他的博客。
他说:“巩县兵工厂曾是上世纪初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多次遭日机轰炸,损失惨重。11月奉令迁往湖南株洲;12月,接收萍乡修械所。因株洲无适当可用厂房,1938年春又在湖南安化县烟溪镇选定新址。6月1日,改厂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第十一工厂,同月,在烟溪成立第十一工厂烟溪办事处,负责测量、征地建厂事宜。当机料运抵长沙后,1938年4月即在朱家花园至天心阁一带设临时厂房,利用半成品,制造中正式步枪、山野炮弹和手榴弹。12月,员工、机料由长沙到达烟溪,其火工部奉令迁至桂林临时设厂。该厂在烟溪建成房屋423幢、洞库162个,设炮弹、制枪、机器、火工和电机五个制造厂,出品中正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信号枪、山野炮弹和手榴弹。1940年春,奉令向重庆搬迁,同时迁往重庆的有第一工厂。搬迁中途,因宜昌于6月14日陷敌,致使该厂员工和机料一部分入川,一部分折回湖南。第一工厂亦同样分割为湘、渝两部分,第十一工厂入川部分在巴县铜罐驿设厂。10月,奉令调整:第十一下厂入川的电机厂移交第二十一工厂,制枪厂、样板厂和炮弹厂连同桂林迁川的火工设备,移交设重庆鹅公岩的第一工厂;第十一工厂未入川部分与第一工厂折回湖南辰溪南庄坪的电机、机器、枪弹、机枪四厂及木工、火工两所合并,仍称第十一工厂。后第十一工厂又在辰溪的孝坪购地340余亩,建立新厂址。1942年该厂留烟溪人员和机料全迁孝坪后,调整了组织机构。厂长下设办公厅、工务处和会计处,分管18个科室,将工务处下属各制造厂改为制造所。设南庄坪的有:第一所(机器)、第三所(重机枪)、第四所(枪弹)、第七所(手榴弹)、第九所(木工);设孝坪的有:第二所(捷克式轻机枪)、第五所(炮弹)、第六所(引信)、第八所(熔轧铜)、第十所(印刷)。1941年至1945年,生产山野炮弹、捷克式轻机枪、三十节重机枪、信号枪和机步枪弹。”
No.1 溪水、公路、和那道山脊,是不是有种熟悉感?这张照片的拍摄位置,应该就是在孝坪水洞的上方,公路右手边的一排排的洞子,就是那时的厂房,是为了防止日本飞机的轰炸。孝坪厂里的一位“陈工”说,49年后,工厂的机器才搬出洞子,在田坪上建厂。左手边的那片田坪与溪水,现在已被围墙围了起来,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厂房。
这张照片真实地还原了民国时期孝坪兵工厂的原貌。
No.2 钢炉。拍摄地点在厂区里的“水洞子”。孝坪的“冷风洞”,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现在公路经过的,是上面的干洞,这是下面的“水洞子”。听陈工说,“水洞子”很大,可以开万人大会不拥挤。可见当时的重型机器都在这个主要洞子里。
No.5 “车炮弹壳,看得出老爷子经验丰富,应属于高级技工。”
No.6 “给迫击炮弹装药,这应该属于最危险的工种。搞不好,小命就得交代。不过看这爷儿俩,悠闲自得,泰然处之。为什么这么说,咱有证据,请看照片,年轻的那位,干活太投入,前大门开了都没察觉。”
No.7 “装药完了,称重,太多,太少都不行。和爆炸后的威力有关。”
No.9 这张照片已经出现过,博主介绍说是实验室,但“国家记忆”据通讯兵的文字介绍,应该是悬崖上的“家庭图书馆”,此说也合乎情理些,因为照片的右下方还有一个完好的土地堂,现在被拆了,两层木楼已变成一层,陈工说,解放后,这里曾是厂里的总机房。现在关着几只黄狗,如果你上到打伞人的位置,一仰头,狗的唾沫那简直是星陨如雨啊……
No.10 这张拍摄于辰溪县城对岸,辰溪木匠正在往小船上装发动机。我曾去过大路口,寻访这个拍摄地点,有人说在造船厂后面,有人说是大路口的古渡口,说法不一,因为土沙质的河岸,每到洪水过后都有变化……
No.11 “陆军三十二旅”于1945年双十节拍摄于辰溪。现在有人知道这栋老房子的具体位置吗?这栋老房子肯定逃过了日本飞机的轰炸。
No.12 这张标有“和衷共济”的图片来自网络。时间为“民国三十八(公元1949)年六月四日”,地点是“摄于辰”,看合影,就该是张私家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