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玉与山海关一中

本文转载自马志国老师的山海夫公众号。

  在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一关”脚下,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声名远播的重点中学——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她的前身为田氏中学,创始人就是山海关籍的中国现代军界要人田中玉先生。


田中玉将军(北洋政府24位上将之一)

  田中玉,字蕴山,1869年10月出生于直隶临榆城西高建庄(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高建庄),1935年7月病逝于大连,享年66岁。


田中玉

  田中玉的祖父田永清和父亲田润早逝,他弟兄一人,只有三个妹妹,寡居的祖母孙氏和母亲阎姓依靠仅有的二亩半地抚养他们兄妹四人成人,含辛茹苦,艰辛度日,家境十分贫苦。

 田氏姑妇节孝祠(俗称“田氏家庙”)

 田氏姑妇节孝祠的享堂

  田中玉长大成人并发迹后在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期间,同诸同仁和乡里一道为纪念其祖母孙氏和母亲阎氏的恩德而修建了家祠,即“田氏姑妇(婆媳)节孝祠”,俗称田氏家庙。原址位于山海关古城内镇东楼(即“天下第一关”)西北脚下,曾是后来田氏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1917年,落成于1918年4月20日。1984年11月1日,山海关区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将其列为山海关区文物保护单位。

 孙太夫人(田中玉祖母)节孝牌坊

  孙氏(田中玉任兖州镇总兵后,清廷推恩三代,封其为正一品夫人),田永清(清赠其为建威将军)的妻子,田中玉的祖母。她及笄之年嫁到田家后,侍奉孝敬公婆,乡里人人称道。刚刚28岁时,田永清病故,她守节不再嫁,独自抚养独生子田润,田润到了入学年龄,因家贫不能就学,粗通文墨的孙氏就自己在家教他。她天性温厚,虽遇不可忍之事,亦以和平处之,74岁时在乡里去世。 


  阎夫人(田中玉母亲)节孝牌坊

  阎氏(清廷封其为正一品夫人),田润(清赠其为建威将军)的妻子,田中玉的母亲。她未出嫁时在家就以孝顺父母远近闻名,十七岁嫁给田润。清光绪戊寅年田润去世,时年39岁,阎氏小他十岁,刚刚29岁,留下二女一子,儿子田中玉当时刚刚九岁,两个妹妹更小,后她又生一遗腹子三女。田润临终时,回头歉疚地对她说:“我的老母拖累你了”,又指着田中玉对她说:“我们老田家七代单传,这孩子你要好好教育他。”晚年她虽处丰厚,但不忘俭约。中华民国四年,田中玉任陆军次长,八月迎养其母至京师,住了两个月老病复发,于11月11日病逝。临终时,告诫田中玉“受国厚恩,力图报称,即所以慰我于地下。”语不及他。临终出其节省,余资捐助临渝女学经费,此尤可见其志也。
  中华民国四年,陆军总长王士珍等人,将田氏姑妇守节的事迹上报,大总统袁世凯特地颁发匾额“饮冰食蘖”,又赐褒词,并批准修建“田氏姑妇节孝祠”。
  “田氏姑妇节孝祠”落成之日,山海关父老云集,观者如堵,盛况空前,在古城引起巨大轰动。田氏节孝祠坐北面南,呈矩形,建筑的最前端为山门,后为享堂,左右耳房,最北为正房。1999年5月,因“天下第一关广场”实施改造工程时,需要扩建,山海关区文物局将其整体拆迁,拆下的原建筑材料均被标号装箱妥善保管,2002年11月14日,由秦皇岛市教委投资50、5万元,在本校校园东南角动工复建,工程由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兴武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2003年9月30日竣工。完工后,山海关区政府请人撰写了《田氏家庙迁建碑记》,记述了“田氏家庙”复建的来龙去脉,碑记现镶嵌在“田氏家庙”西侧的墙壁上。
迁建后的田氏家庙,其外观及整体结构保持不变,建筑风格依旧。现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山海关一中的临时图书馆,也是对全校师生进行“孝勤”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山一中学子恪守孝道,勤奋学习,报效家国。 


袭封衍圣公孔令贻题额


袁世凯大总统褒题孙太夫人额


 袁世凯大总统褒题阎夫人额


袁世凯大总统为阎夫人题诛


徐世昌大总统题节孝二字额


 黎元洪大总统题节孝坊额


冯国璋大总统题额

  祠堂落成前后,北洋政府徐世昌等三十六位头面人物向全国发出征文公启,号召“风雅名公,儒林学士”“广增不朽之言”,以为祠堂增辉。先后征得当时历任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北洋政府首脑段祺瑞、王士珍、曹汝霖,各省督军和省长吴佩孚、阎锡山、张作霖以及乡绅亲友、社会名流(贤达)等共约700余人的作品,包括文、序、铭、辞、颂、诗词、匾额、楹联等共636件,计约100万字。后经王凤起、杨长春、张锡璋和唐天爵等人整理、分类、编撰成八卷(卷首,总目,卷一图画,卷二公牍,卷三堂额,卷四楹联,卷五文序铭类,卷六颂赞传碑辞类,卷七诗古体,卷八诗近体),取名《临渝田氏两世清芬录》。其内容主要是对田中玉的祖母和母亲两代寡居,含辛茹苦,教子成名的颂扬。据老辈人讲,此书所印不多,仅分赠给少数亲朋好友收藏。因这套书出版于民国早年,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民间已很难见到,因而这件往事也早已被人遗忘。上世纪七十年代,这套书被山海关一中1951届校友张从善先生(张从善,1930年3月4日生于榆关,原籍河北省东光县大单乡,中共党员。1945年考入私立田氏中学,1951年7月山海关中学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东北工学院,1955年5月从化工机械专业毕业,毕业后在东北工学院工作,1963年4月到辽宁省文教部任巡视员,1968年10月到省“五七”干校学习,同年到农村插队,1977年10月返城分配到辽宁省委组织部任巡视员,1980年调到辽宁省高教局人事处任副处长、处长,省教委监察室正处级监察员等职,1990年8月离休)在沈阳的一个旧书摊上偶然发现并购得,后一直保存在自己手中。1992年7月,作为一件历史文物,居住在沈阳的以张从善先生为首的山海关一中老校友们以集体的名义,将此书捐赠给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因而让更多人尤其是山海关一中毕业生有机会了解到90年前的这段往事。后来山海关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写了“山海关历史文化丛书”(王德立、王志杰主编,海天出版社出版),作为其中之一的《田中玉轶事》一书,收录了《临渝田氏两世清芬录》(点校本)。
  其实,现今该书已并非孤本,山海关区历史爱好者并取得不俗成就的张玉华(大华)先生,筹建私人山海关历史博物馆时,曾花高价从南方购进了另一套,现陈列在山海关历史博物馆展厅的显要位置。

田中玉将军就学时的武备学堂

  插叙完田中玉祖母和母亲的功德和后人对她们的褒扬与纪念,我们再回述田中玉的成长历程。7岁时,田中玉入山海关高建庄私塾读书,九岁时(1878年)因其父病故,被迫中断学习。年纪稍长,他曾与人合伙,在山海关开一小店铺,卖烧饼、油条等,有时也走街串巷叫卖。后北洋直隶武备学堂(位于天津)在山海关招考学生,田中玉前去应试合格,遂进入该校炮科就读。毕业后,任北洋军第一镇炮队第一标统带,山东兖州镇总长。1907年他随徐世昌去东北,任东三省督练公所总参议。中华民国成立后,代理山东民政长。从1913年起,他历任曹州镇总兵、山东兖州镇守使,陆军第五师师长等职。在此期间,曾奉命去日本购买新式火炮。1915年,任陆军部次长。1916年,任察哈尔都统,属直皖系军阀,为北洋政府24位上将之一。1919年,任山东省督军兼省长。1923年,中国各系军阀为了各自利益交战,局势混乱,许多强盗也趁火打劫,占山为王,其中山东匪首孙美瑶占据山东临城一带当上了土皇帝。这一年的端午节,他手下截住津浦线上的一列客车,将几百名乘客当做人质,想借机敲诈巨额钱财,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临城劫车案”。由于乘客中有不少洋人(记者和游客),军阀政府怕惹来外交麻烦,忙派田中玉去谈判。田中玉经过艰苦斡旋,先与劫持者达成了允许被劫持人质与家属通信联络的协议,并在山东枣庄与枪犊崮之间,设立了临时通讯机关,后又达成了有条件释放人质的协议。由于这个震惊中外的事件发生在山东境内,在各国公使的强大外交压力下,田中玉被迫引咎辞职。随后他先后到天津、大连两地寓所闲居,直至病逝。

 位于山海关三中旧址的田中玉公馆

  作为一个旧军阀,田中玉虽然身居高位,但时刻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家乡。 
  民国13年夏历八月十五日,直军占领山海关。直奉大战在山海关爆发,给当地百姓带来灾害。后来直军战败,奉军入关,灾民遍地,无衣无食。田中玉得知后,拿出12800元大洋,赈其佃户,又捐出2万大洋给临榆县的父老乡亲,使山海关的乡亲们免遭冻饿之苦。

田中玉将军墨宝

  民国17年,山海关撰修《临榆县志》。田中玉得知后,拿出大洋2000元捐助,使这部志书得以顺利编辑出版,传于后世。在县志中对田中玉有这样一段记述:“13年,京奉铁路改建双轨,当局欲于石河东岸建坝。此坝若成,则河西高建庄等数十村庄将受淹没之患。各庄之首事人刘鉴清等,一面联名具呈县署,一面驰书本乡田督军中玉,请为转圆。中玉素知该地形势,若照路局初议,诚然有碍河西诸庄,终恐难免水患,乃函商县署与路局,并请求路总局水孟赓局长,转请交通部吴秋舫总长,始将东岸之坝改筑西岸。长堤计长6600英尺,顶宽4英尺。由此石河西村庄得有奠安之庆,皆田督军合作之力也。”
  更值得后人感念并理应为其浓墨重彩书写一笔的是,他在家乡创办了田氏中学。
  田中玉在任山东督军兼省长期间,遵其两代孀居的祖母孙氏和母亲阎氏造福乡里的意愿,从1919年开始,出巨资在山海关筹建“河北省田氏私立中学校”。学校于1920年开始动工,1921年秋季正式开学。
  田氏中学坐落在雄伟的“天下第一关”城墙西北脚下,校门坐北朝南,校名系当时的国民政府大总统黎元洪手书,镌刻在大理石上后镶嵌在校门正上方。校园东以长城为邻,北以山海关北城墙为界,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校舍皆为灰砖灰瓦、起脊瓦房,除办公室、教室、住校师生宿舍、伙房外,还有物理仪器室一间,化学实验室(内含有生物标本)三间,阶梯教室三间,图书馆一间,阅览室三间;学校藏有各种仪器、标本三百种(八百余)件,图书五千册。
  建校初期,学校学制为四年一贯制,不分初高中。1926年开始分为初高中两个学段,高中分文理商三科,1927年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结业。1935年改为六年普通制,高中不再分科,到1944年秋田氏中学移交地方政府并更改校名,共有十八届(每届一个班)高中毕业生结业。以后田中玉又陆续捐资建立田氏中学预备班(1923年设立,校址在田氏中学后院),田氏私立中学初级女子中学部(1926年设立,招收女生25名,校址在学校第一任校长康珍家,1929年本届学生毕业后停办)和田氏私立初级小学校八所(校址分别在:①高建庄②西关③肖庄④东罗城⑤北街原太付庙胡同⑥棉花庄⑦二里店子⑧北戴河海滨王胡庄)。
  为解决建校和办学经费的来源,田中玉出资陆续购置学田一万四千五百余亩,领取荒山一百平方里,并开始在荒山造林,以每年的地租收入充做主要办学来源。为了绿化管理荒山土地,田中玉在山东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聘请一名叫马荣清的大学毕业生负责管理和绿化荒山。马荣清出身耕农家庭,16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二年后转入山东公立农业专科学校。在校期间学习勤奋,成绩突出,作为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致词。当时任山东督军的田中玉曾亲临学校的毕业生典礼大会,对马荣清非常赞赏。时间不常,马荣清受到田的召见,询问造林知识,马对答如流,后来马荣清被派到山海关为田氏中学校产经营造林,在山海关长达20年之久。
  田中玉到山海关小住时,多次到苗圃林场视察。当他看到小时侯光秃的北山种上了松柏杨槐,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这些树林至今仍然长势良好。       
当时的田氏中学,田中玉本人亲任校董,田中玉卸任后除在天津、大连客居外,每年夏天都到他的故乡山海关小住,回到家乡后,每每宴请山海关的中小学校长、知名教师叙谈。1935年7月田中玉病故后,校董由其子田经世继任。
  学校在办学初期至“七•七”事变前,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十分重视,从社会聘请热心并精通于教育的专家担任校长,学校第一任校长为康珍(清末秀才,后毕业于保定师范学堂),后来继任的校长依次是丁广文(留日学生)、李杏田(北京燕京大学外语系高才生)、茅元勋(保定军校毕业生,陆军中将)。此外学校还出高薪从京津等地聘请有真才实学的名师来校任教,经济待遇高于同期的公立中学。这一时期所聘请的教师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学校开始只有教职员20多人,后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陆续增加到40余人。阮志珍、戴绰章、董振武、周仰山、曹介之、董汉庆、李文祥、杨泽山、李传运、刘浚玉、李世勋等一大批学识丰富、教学水平高、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先后在校任教。
  田氏中学创立伊始,约有学生300余人,他们除来自山海关本城外,尚有一部分来自辽宁绥中及其河北东北部的几个县。以后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陆续增加到400多人,学校规模最大时有初中7个班,高中三个班。学校的几任校长对师生的要求都很严格,他们不仅关心学生学业的培养,而且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因此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常突出,当时与“昌黎汇文” 、“滦县师范”并称为“津东地区三所著名学校”。这期间,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了不少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如:北京市原副市长、顾问委员会副主任陆禹;北京市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政府技术顾问谢海洲教授;京剧表演艺术家、河北省京剧团著名杨派(杨宝森)演员梁庆云;山西煤矿设计院原副院长、六届人大代表李涣章高级工程师;北京三0五医院原副院长翟树职内科主任医师;《解放军报》总编室副主任苏群等。此外,曾任冀东抗联第二十三总队政治部主任,于1938年10月在滦县不幸壮烈牺牲的著名烈士阮务德(化名张得民)也是田氏中学的毕业生。
  田中玉病故后,其家境渐趋中落,尤其是经过1933年的“山海关事变”特别是“七•七”事变后,学校受到日伪的严密控制。加之田中玉办学所依靠的土地、山场绝大部分在“伪满洲国”境内,经济上受到掣肘,办学经费拮据,教师待遇降低。原有的许多著名教师陆续离校,而聘请外地高水平的教师日感困难,学校生存日益艰难。学校艰难维持到1944年秋天后,经校长茅元勋出面与当时的伪临榆县县政府协商,田氏中学停办,将其全部校舍、设备及学田无偿地移交给县政府,校名也改称临榆县立山海关中学,田氏中学附属的各级私立学校也随之宣告停办。
  田氏中学停办并移交地方政府后60年来,学校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并几经易名为临榆县立山海关中学(1944年秋——1949年3月)、辽西省立山海关中学(1949年3月——1949年9月)、辽西省立山海关联合中学(1949年9月——1953年年初)、河北山海关中学(1953年年初——1956年)、河北山海关第一中学(1956年——1977年)。1978年校名定为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至今。

今日山海关一中

  现在的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占地102、6亩,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有30个教学班。校园建筑古朴典雅,校园环境优美,景色怡人,是市绿化办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学校教学设施先进、齐全, 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语言实验室均按照超一类标准配备。有400米跑道标准操场和塑胶篮、排球场,校园网通过光纤与外网连接,各教室均配备有线广播、闭路电视和包括计算机、液晶投影机、电动银幕在内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图书馆藏书8万多册,学生阅览室订阅报刊200多种。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学习条件足够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学校现任领导集体,年富力强,务实敬业,管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就任以来,学校各方面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学校实行高标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证教学秩序高效有序,校风优良,学生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150名老师中汇集着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省优秀教师、市十佳教师……,他们在全国、全省、全市的教学比赛中屡获大奖,他们的学生中,许多人考入清华、北大、浙大、科大等著名学府,许多人在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生奥赛中获奖。
  学校近年先后多次获得“教学管理达标校”、“校风建设最佳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贯彻体育、卫生条例优秀学校”、“安全文明学校”、“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电化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五个一流”(即一流的办学思想、一流的学校管理、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山海关一中的精神是“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已于2003年被确定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的山海关一中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示范性高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有着雄厚历史底蕴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山海关一中,正秉承和发扬田氏中学的优良传统,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阔步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田中玉身为旧中国一军界要人,其功过是非,后人虽臧否毁誉不一,但是其出资兴办学校,为家乡的子弟求学提供方便,确实是为故乡古城山海关办了一件造福桑梓的好事。田氏中学停办后,改名后的临榆县立山海关中学没有条件从外地聘请教师,完全依靠本地的田氏中学校友,担当起教学重任,基本上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在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学校的骨干教师,大多仍是田氏中学毕业的校友,田氏中学良好的教风学风一直延续至今。田中玉为发展古城教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办学功绩不可埋没,理应受到家乡人们的尊重与纪念。

  (拙文获山海关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山海关区文物局联合开展的“城砖见证的古今人物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第三名,在全部获奖作品中名列第四。本文中介绍“田氏姑妇节孝祠”的前世今生及《临渝田氏两世清芬录》的成书及校友发现捐献经过的文字为笔者后来所加)